平凉市科学技术局_dafa888体育,dafa888官网

dafa888体育,dafa888官网

图片
欢迎进入平凉市科学技术局网站
设为首页 | 收藏本页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dafa888体育>规划计划

平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平凉市“十三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的通知

  责任编辑:市科技局            来源:            时间:2019-06-13 09:11

平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平凉市“十三五”科技创新

发展规划的通知

 

平政办发〔2016〕69

 

各县(区)人民政府,平凉工业园区管委会,市直有关部门,中、省驻平有关单位:

《平凉市“十三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已经市政府审定,现予印发,请认真组织实施。

 

平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6年617

 

 

 

 

平凉市“十三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

 

“十三五”时期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关键期,也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机遇期,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为了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积极顺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形势,全面提升我市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竞争力,促进全市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特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与机遇

(一)发展基础

“十二五”期间,我市科技创新工作紧紧围绕市三次党代会提出的“加快转型升级促进科学发展,建设小康和谐文明生态平凉”的思路目标,深入贯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完善科技发展政策,切实加大科技投入力度,逐步健全科技服务体系,科技创新环境不断优化,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明显提升,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显著。

1.科技进步水平大幅提高。“十二五”时期,全市科技创新投入不断加大,2015年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0.18%;市级科技经费投入占本级财政支出的比重达到1.4%,比2010年0.84%增长66.7%;2015年技术市场合同交易额达12.35亿元,比2010年的2.79亿元增长343%; 14项科技成果获甘肃省科技进步奖,其中2项科技成果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一等奖,726项科技成果获平凉市科技进步奖;400多项科技成果实现转化,科技成果转化率达55%以上;平凉市及七县(区)均通过了全国科技进步工作考核。

2.科技项目建设成效显著。“十二五”期间,全市共组织实施各类科技计划项目169项,投入科技资金5821万元。其中,争取国家项目29项,资金2510万元,省级97项,资金2786万元,市列计划项目43项,投入资金525万元。灵台、华亭、庄浪、崇信县先后列入科技部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落实资金838万元。通过项目的实施,成功攻克了一批制约我市产业发展的技术难题,一大批科技成果在工农业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为全市产业提升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3.科技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全市认真实施“平凉市领军人才工程”、“千名急需紧缺人才引进工程”计划,引进并培育了大量科技型人才。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7345名,其中,高级人员2540名,中级人员12604名,初级及以下人员22201名。国家突出贡献专家2名,进入甘肃省333科技人才、555创新人才10名,甘肃省优秀专家14名,甘肃省领军人才3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42名。“十二五”期间,全市共评选出科技功臣3名,优秀科技人才28名,为促进我市科技进步与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撑。

4.知识产权工作成效显著。“十二五”期间,制定出台了《关于贯彻甘肃省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的实施意见》、《关于贯彻落实深入实施甘肃省知识产权战略行动计划(20152020)的实施意见》、《平凉市专利申请资助办法》等政策措施,进一步强化了知识产权保护,激发了广大科技人员的发明创造热情,促进了知识产权的创造和运用。成立了平凉市专利行政执法支队,开展了知识产权执法维权“护航”专项行动,切实维护了专利权人的合法权益。截止2015年,全市累计申请专利2005件,授权专利581件,其中,有效发明专利41件,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0.196件,知识产权综合效能全面提升。

5.科技服务民生水平明显提升。以改善民生为重点,依靠科技力量不断加强社会建设,促进现代科技与民生领域的深度融合,紧扣社会发展需求开展科学研究和产品开发,加强科技成果在保障民生中的转化应用,切实提高了人民健康水平,提升了食品药品安全保障、生产安全能力和公共安全保障水平,改善了环境质量,提高了防灾减灾能力,切实解决了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社会发展重大需求。

6.科技进步与自主创新环境不断优化。“十二五”期间,先后修订印发了《平凉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平凉市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平凉市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实施意见》、《平凉市急需紧缺人才引进管理办法》等政策措施,激发了广大dafa888体育者的干事创业热情,为科技进步与创新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政策基础。积极搭建各类技术创新研发平台,崆峒区、静宁县、庄浪县被列为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依托我市大中型科技企业,组建了虹光微波电子、红峰蒸汽系统凝结水等4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培育了陇东肉牛新品种等8个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创建了6个市级特色产业科技示范园(区)。积极搭建各类科技企业孵化载体,广泛开展了院地院企合作,为全市创新创业提供了服务平台。全市已与73个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实施科技合作项目86个,促进了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着眼于做大做强煤电、草畜、果菜、旅游四大产业和新能源新技术推广应用,建立了一批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为企业发展提供了“一站式”创新服务。

“十二五”时期,是我市科技创新发展最快的五年,也是创新创业氛围最浓厚的五年,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国家和省上各项科技政策的大力支持,离不开全市广大dafa888体育者的艰辛付出,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深刻认识到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科技投入不足,尤其是企业在技术革新方面的重视程度不够,技术研发人员和资金严重匮乏;二是科研基础依然薄弱,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等研究机构偏少;三是科技型企业少,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尚未完全确立,直接制约了我市科技发展水平;四是科技创新人才少,行业分布不均匀,企业技术人员特别是领军人才稀缺;五是科技同经济对接、创新成果同产业对接、创新项目同现实生产力对接、研发人员创新劳动同其利益收入对接的机制尚未健全。“十三五”时期,要针对这些薄弱环节和问题,加快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提升我市科技综合水平。

(二)发展机遇

“十三五”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键时期,核心是推动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关键是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基础是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水平。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必须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形成促进创新的体制架构,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

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新蓄势待发,经济发展方式正在加快转变,新的经济增长点离不开科技的贡献。因此,我们要认真研判形式,抢抓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陕甘宁革命老区、关天经济区、“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等重大政策机遇和《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创新驱动发展等战略机遇,坚定信心,顺势而上,大力推进科技进步与创新,不断增强科技对经济的引领支撑作用,推动我市真正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轨道。

国务院出台的《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方案》、《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和构建特色鲜明的区域创新体系指明了方向,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二、思路与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牢扭住“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紧紧围绕“3341”项目工程建设和“1236”扶贫攻坚行动,充分发挥科技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中的重要作用,着力推动煤电、草畜、果菜、旅游四大主导产业创新发展,全力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着力聚集创新资源和人力资源,大力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借力扩大开放合作,切实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全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为全面建成小康和谐文明生态平凉提供创新动力和科技支撑。

(二)基本原则 

新形势下的dafa888体育要适应和引领新常态,打造发展新引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经济社会全面转型升级,应遵循以下原则:

1.坚持企业主体。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增强企业的创新意识,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实现技术创新、市场开拓和生产经营一体化。以构建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为突破口,全面推进区域创新体系建设。

2.坚持集成创新。重视原始创新,努力获得更多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发明创造;强化集成创新,优化集成创新成果,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和产业;注重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广泛吸收并推广应用先进的科技成果,提高企业和产业竞争力。

3.坚持重点突破。围绕我市具有区域特色的优势产业和重点培育扶持的新兴产业,集中科技资源和力量,组织实施一批具有战略性、带动性和标志性的重大科技专项和重点工程,实现重点技术的突破,切实解决一批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技术难题,提高整体竞争力。

4.坚持统筹兼顾。统筹创新资源,加强不同区域、不同领域间的交流合作,聚力推动协同创新;优化科技投入结构,统筹资金、项目、人才、平台的安排,把人才培养和平台建设作为项目论证和考核的重要指标;统筹安排工业、农业与社会发展领域的科技创新活动,体现科学、跨越、协调、绿色、共享和创新的发展原则。

5.坚持机制创新。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努力消除阻碍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建立有利于自主创新的协作机制、竞争机制、开放机制,促进各创新主体之间的良性互动。充分发挥市场配置科技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实现军工与民用、市内与市外、部门与部门之间科技资源的有效集成。

(三)发展目标

“十三五”期间,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发展目标,确保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和科技体制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努力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和以应用为导向、技术转移与成果转化为核心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建立健全科学完善的创新创业政策体系和优质高效的服务体系,在全社会形成创新创业的浓厚氛围,把平凉建设成为全省重要的创新创业基地。

具体目标:

——科技引领能力显著增强。全面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促进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的深度融合,全市技术市场合同成交额达到15亿元,全市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5%以上,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60%以上,壮大一批科技型企业,培育一批科技含量较高的名牌产品,成长一批高科技专业技术人才。

——科技服务水平逐步提高。充分发挥科技企业孵化器、生产力促进中心、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等公益性服务机构的作用,聚集服务资源优势,组建科技服务业联盟,完善中小微企业创新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创业孵化、知识产权服务、第三方检验检测认证等机构的专业化、市场化改革,壮大技术交易市场。整合全市科技资源,建立平凉市科技服务共享平台,实现大中型仪器设备、科技文献等共享,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优质的科技服务。

——创新创业环境更加优化。加大对财政、税收、工商在扶持创业创新方面出台的优惠扶持政策的宣传力度,增强大众对政策的知晓率。建成平凉市中小企业创业园和青年创业大厦,争创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以上,创建市场化、专业化、网络化的众创空间30个以上,引进一批尖高端科技型人才,组建研发能力强的科技创新团队,切实增强科技创新综合实力。

——科技素养进一步提高。深入开展全民科学素质教育,大力开展科普知识宣传,不断创新科普宣传载体,科普活动常抓常新,科学素质教育全面普及,形成良好的机制和氛围,全民科学素质显著提高,到2020年,全市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民达到4.5%以上。

 

平凉市“十三五”科技创新发展主要指标

指     标

2015年

2020年

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

0.18

2.0

市级科技经费投入占本级财政支出(%)

1.4

2.0

技术市场合同成交额(亿元)

12.35

>15

专利授权量(件)

184

800

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件)

0.196

3.5

科技进步贡献率(%)

/

>55

科技成果转化率(%)

55

>60

高新技术企业数(户)

3

5

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4

6

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8

10

省级农业科技特色示范园区(个)

/

1

全市选派科技特派员(名)

996

1200

众创空间(个)

/

30

创业者人数(人)

/

3000

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民(%)

2.29

4.5

三、主要任务

(一)构建三大科技支撑体系

1.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协同创新体系

加快构建技术创新体系,建立健全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充分激发企业技术创新的内在动力。发挥市场和政府的作用,积极推进协同创新,促进产学研紧密结合,加速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市场导向明确的科技项目由企业牵头、政府引导、联合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实施。鼓励建立研究方向明确、组织有序、责权利相统一的产学研协同创新联盟,通过市场机制形成区域产学研战略联盟。发挥企业优势,在有研发基础和实力的企业建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进一步增加面向企业、针对行业关键技术方面的国家重大专项,设立财政专项奖励计划,鼓励企业加强研发。

2.着力构建以平台为载体,促进创新创业的科技服务体系

充分发挥传统孵化器在基础设施方面和新型创业服务机构在专业服务方面的互补优势,促进传统孵化器与新型创业服务机构的深层合作,为初创企业提供全流程服务。大力宣传推广创客空间、创业咖啡、创新工场等新型孵化模式,鼓励企业、投资机构、行业组织等社会力量投资打造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众创空间。全市建成众创空间30个以上,促进工业园区(集中区)建成中小企业创业园、大学科技创业园和青年创业基地。集聚整合各类科技资源,全力建设国家、省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研发平台,打造创业孵化、大型科研仪器共享等科技服务平台,开展研究开发、技术转移、检验检测认证、创业培训、知识产权、科技咨询、科技金融、科学技术普及等专业和综合科技服务,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全方位专业化优质服务。

3.着力构建以应用为导向,技术转移为核心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

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甘肃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建立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加快科研事业单位科技成果处置和收益分配权改革,下放科研院所科技成果的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所得收入全部留归单位,纳入单位预算。支持科研院所以科技成果作价入股企业获得股权收益,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比例,加大科研人员股权激励力度。对转化市内重大科研成果的企业,政府对中试给予适当资金支持。对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创新产品和服务项目,优先列入政府采购目录,实行首台(套)扶持政策,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创新产品的规模化应用,充分调动广大科技人员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全力打造三大科技企业战略孵化基地

一是以平凉工业园区为主体,打造工业企业孵化基地。平凉工业园区要充分发挥辐射示范作用,通过扩容提质努力形成机械制造、煤电化、新材料为主的产业聚集区,成为科技型企业成长的“摇篮”。二是以泾河、汭河川区为主体,打造泾河川现代农业企业孵化基地。泾、汭河川区自然禀赋优势突出,农业园区、基地、企业较为集中,要用现代企业的经营方式经营农业,用工业化、信息化、机械化武装农业,用多种技术集成改造农业,形成种、养、加、产、供、销配套的产业链和创新链,催生一批现代农业科技企业。三是以崆峒文化旅游示范区为主体,打造文化旅游科技融合发展的产业孵化基地。围绕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规划,着力促进科技与文化、旅游的深度融合,用科技提升文化演艺、节庆会展、文化体验、养生等基础产业,培育网络服务、创意设计、动漫游戏、服务外包等新产业、新业态。

(三)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1.改造升级传统产业

加快推进高新技术在建材、轻工产业、装备制造业等传统产业中的应用,结合重大工程建设和重大成套装备开发,着力攻克一批关键共性技术,支持企业积极采用节能环保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淘汰落后产能,依托大中型科技企业打造传统产业创新集群和产业链,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1)装备制造业。以华煤集团为依托,加快矿山机械开发,开发高性能智能化大功率牵引采煤机、薄煤层采煤机、液压支架、煤机配件等重点矿用机械和电缆桥塞、减速机等配套机械制造。依托红峰、虹光、荣康等企业,推进蒸汽疏水阀智能化改造、磁控管与高频无极灯、聚氨酯缓冲器等产品的系列开发和技术改造升级步伐,形成以技术创新为主的机械制造业集群。

2)新型建材业。按照清洁生产和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积极推广利用煤矸石、粉煤灰、脱硫石膏、采矿废石、城市建筑垃圾等资源综合利用新技术、新工艺,开发新型建材产品。充分发挥石灰石、陶土等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非粘土空心砖、加气混凝土砌块等墙体材料、防水密封材料、保温隔热材料、装饰装修材料等新型节能产品,使建材工业逐步向节能、利废、环保方向发展,深度开发日用陶瓷、建筑陶瓷、工艺陶瓷产品,加速建材工业结构调整,推动产业升级。

3)轻工产业。以宝马、鼎元、恒达为龙头,大力发展以麦草秸秆为原料的纸品包装换代,加快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建成甘肃最大的纸品包装基地。加快天纤棉业全产链纺织产业园建设,建成西北重要的棉纺产业基地。

4)煤化工产业。按照建设陇东国家级能源基地和传统综合能源示范区的要求,积极建设现代煤化工升级示范项目,以甲醇、烯烃及后序深加工产品为主导,加快发展光盘级、电工级、瓶级、工程纤维级等高性能工程塑料、薄膜、纤维等化工新材料产品,打造平凉工业园区、华亭工业园区2个千亿级煤电化冶循环产业基地。

5)农产品加工业。加强农产品安全生产及精深加工,重点开展优质农畜产品的贮藏、保鲜、精深加工、包装、储运环节的关键共性技术创新与应用。研究制订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技术标准,推广绿色、有机蔬菜、果品、食用菌、中药材等生产技术,加大高新技术推广应用力度,开展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注明商标认证,积极推广反季节蔬菜栽培技术及环境调控相配套的集约化设施栽培技术研究,建设“平凉金果”、“平凉红牛”等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推广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与加工,强化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2.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重点打造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生物产业、信息技术、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优势区域率先发展。

1)新能源产业。围绕太阳能光热、光伏利用,积极研发光热发电和光伏技术,集中力量研发组件封装工艺关键技术和产业化成套技术。重点发展太阳能集热器、光伏晶硅材料、晶硅太阳能电池等新能源产品,推进新能源汽车、甲醇汽车应用,积极发展LED绿色照明灯具,建立LED芯片研发机构。

2)新材料产业。加强技术创新和科技攻关,推进研发科技含量高、发展市场需求量大的先进复合材料、浮力材料。积极推动新材料与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加快康博丝特海洋浮力材料项目建设,全面建成碳纤维复合材料园。

3)生物医药产业。采用现代生物技术促进传统中药材加工,开发中药新品种,推动制药工业向生物化、规模化和集团化方向发展,以平凉佛明、灵台皇甫谧等企业为依托,加快华亭、庄浪、灵台中药材基地建设,加快金江生物科技产业园建设,加快年产100吨血立凝、中药材种植及加工提取、中药制剂、中药饮片、中药材提取液等重大项目建设,培育形成以中药材加工和以动物脏器综合开发为主的中药材及生化制药产业。

4)智能制造产业。以提升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创新能力和产业规模化发展为目标,依托平凉工业园区、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科技企业孵化器,运用“工业4.0”智能制造新思维引导互联网企业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加快研发工业应用软件、集成在线控制技术、数字集群通信系统等一批电子信息软件和硬件产品,推动电子数字化和网络化发展,实施智能制造装备创新发展工程,强化产业创新能力建设,实现重大智能成套装备的集成创新,推进关键智能技术、核心智能测控装置与部件、重大智能制造成套装备在典型制造领域中的示范应用,加快产业化进程。

5)信息技术产业。大力实施网络强国战略,不断强化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互联网+”行动,重点实施“互联网+农业、医疗、教育、金融”等,促进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深度融合,促进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推动传统产业的换代升级,大力发展软件开发、通信增值服务、移动通信和高速无线移动互联网等电子信息项目,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

6)节能环保产业。利用节能环保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加大治污减排力度,加快环境综合治理,推进节能环保和资源循环利用。通过技术革新发展生态环保产业,推进城市低碳化运行、农村低碳化建设,重点发展推广高效节能技术装备、环保成套装备、热电联产设备、垃圾处理成套设备、新介质节能锅炉、水处理设备、新能源城市环保装备和环境检测仪等。

3.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大力实施现代农业“五个百万”提质增效工程,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协作,加快建立精品型、集约型、生态型的具有多重复合功能的高效现代农业,支持农业生物工程、现代农业机械装备、智能农业、光伏农业等关键技术创新,开展种养加复合型现代农业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高产优质新品种高效生产技术研发、先进农业装备设施技术集成与研发,促进农业科技创新向集约化、规模化、精准化、绿色化发展,不断提升现代农业技术水平。加快优势特色农作物和林果丰产高效栽培新技术应用进程,重点加强矮化密植苹果栽培、油用牡丹技术的示范推广。加强农业新品种繁育推广、中低产田改造和重金属检测、农田地面化学覆盖物回收利用技术研究,降低化肥、农药的施用,通过技术改进促进粮食生产“提质增效”,保障粮食安全和粮食储备。大力发展旱作农业节水技术,继续推广农作物抗旱节水新技术,研究开发节水、抗旱、丰产、高效等新的轮作制度和主要粮经作物抗旱耕作栽培综合配套技术,坚持推广节水灌溉技术,积极发展经济耐用的节水灌溉配套设备、集雨提灌设备,不断提高旱作节水农业的技术水平。加强与农业科研院所合作,共建试验示范基地、科研推广项目,加快农业科技园区、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基地、电商建设,构建产学研、农科教结合的农业科技。到2020年,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57%以上。

4.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

推动科技与商贸物流、文化旅游、信息金融、养生保健等领域的深度融合,形成科技服务业产业创新集群。商贸物流产业,提升物流的专业化、社会化、现代化水平,大力发展现代仓储物流、电子商务、贸易洽谈、培育第三方物流和城市配送体系,打造家居建材、生物医药、农资产品、货运仓储等现代商贸物流中心。文化旅游产业,围绕打造“神奇秀美崆峒山,天下养生第一地”品牌,以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为平台,以先进技术支撑文化装备、软件、系统研制和自主发展,加强文化领域技术集成创新与模式创新,促进传统文化产业调整优化,培育网络服务、创意设计等新兴文化产业,加强科技对文化市场管理的支撑作用,抓建一批文化骨干企业,着力构建文化产品交易平台。信息金融产业,大力发展互联网金融,发展P2P网络借贷模式、众筹众投融资模式以及互联网小额贷款公司模式,加快金融行业信息技术改造、健全完善以政府资金、基金、贷款组成的科技金融平台,发展创业投资和股权投资。养生保健产业,依托“中华崆峒养生地”建设,加快推进理念养生、国医养生、运动养生、温泉疗养、避暑养生、美食养生等产业发展,加快养生产品创新研发,推动健康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促进中医药产业、中医文化、养生保健深度融合,推进以中医药养生保健为特色的保健养生服务业发展,开展特色养生产品,打响“养生平凉”品牌,带动服务业发展。

高度重视民生科技

必须提高对民生科技重要性的认识,不断加大民生科技财政投入,引导社会投资投向民生科技,着力解决关系民生的重大科技问题,通过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切实提升民生领域的整体服务水平。

1.科技助推精准扶贫。整合全市各类科技资源,组建科技扶贫队伍,开展精准科技宣传培训和科技特派员服务精准扶贫行动,确保每个贫困村有1名科技特派员。组织实施“三区”人才支持计划科技人员专项计划,大力实施科技扶贫产业精准培育行动,加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饮水安全保障工程建设,推动农村科技创新和成果集成示范力度,在每个贫困县培育2个以上农业科技示范村,在每个贫困村培育2个以上农业科技示范户,切实推进农村基础条件改善和主导产业发展,加快贫困村脱贫致富步伐,提高农村发展的科技贡献率。

2.科技提升教育医疗水平。进一步明确现代化教育技术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大力发展在线教育,加强农村远程教育,实现学习主体化和多元化,实现教育资源共享,促进教育公平。加快医疗健康科技发展,着力提高疾病预防、养生保健、中医中药及基础医学等方面的科技水平,集中突破区域流行疾病防治与优生优育关键技术,重点提升疑难杂症诊疗技术,发展药物创制技术,继续壮大传统中医药产业,切实加快医疗行业科技成果转化,不断提高疾病防治水平和全民健康水平,推进“健康平凉”建设。

3.科技保障社会公共安全。加强食品药品安全检测、监测、预警、标准、控制等技术的开发,为人民群众安全饮食、用药提供可靠保障;加强采煤、特种设备操作等高危行业重大突发事故应急技术装备的自主创新,建立和完善公共安全科技创新体系,依靠先进科学技术提高公共安全保障能力;加强气候变化、消防、防灾减灾技术研究,提升突发性重大自然灾害的预测预报水平,保证应急救灾装备的先进性,全面提高应对能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大力开展环境科学基础理论研究,加强循环经济、清洁生产、城镇污水处理、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重大环境问题和关键性污染控制技术的引进、示范与推广;加强水资源高效利用技术开发,重点研究建立泾河、河、葫芦河等流域水污染防治管理技术体系,研究开发提高安全饮水、水质净化等技术措施,加强农村和城市安全饮水工作,探索清洁水生产技术及地上水、污水资源化的实现途径,努力提高水资源综合利用率。

四、科技重大项目

将实施科技重大项目作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重要载体,紧紧围绕全市“十三五”重大专项和重点工程,在改造升级煤电、草畜、果菜、旅游四大传统优势产业的基础上,培育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力量突破一批关键共性技术,研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竞争力的重大战略产品,建设一批技术水平高、带动性强的技术创新平台和产业化示范基地,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不断提升我市的科技竞争力和贡献率。

“十三五”科技创新重点项目

1.平凉市科技企业战略孵化器基地建设:建成集科技企业孵化器、科技培训、创业风险投资机构、技术联盟服务、技术市场交易、知识产权及专利服务为一体,功能先进、设施完善的科技企业创业服务基地,为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创业提供服务。力争成为我市青年创业孵化器和青年创业示范基地。

2.甘肃省绿色煤化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及系列产品研制与开发依托华亭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联合国内外优势单位,发展以低碳、节水、节能、近零污染物排放为特征的绿色煤化工技术,重点发展煤气化、煤制天然气、甲醇制烯烃、煤制芳烃、煤制油等技术,建成省级绿色煤化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服务陇东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建设,为甘肃省煤化工产业发展提供重要研发支撑。力争建设成为国家级煤化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为国际领先的煤化工清洁生产与产品高值化研发平台。

3.平凉红牛三元杂交改良及优质高档肉牛生产技术应用与推广:以优质平凉红牛作为母本,引进国外良种肉牛品种安格斯牛、日本和牛为父本,建立高档肉牛生产二、三元配套体系,筛选平凉红牛标准化生产杂交组合模式;建立平凉红牛杂交组合繁育配套体系;开展肉牛杂交育肥技术的产业化开发示范,以生产优质高档“雪花肉牛”为目标,推动平凉红牛扩繁和杂交改良速度,促进肉牛养殖业向规模化、标准化和产业化方向发展,带动甘肃省高档肉牛产业发展。

4.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以现有6个平凉市特色产业科技示范园区为基础,围绕菜、果、牛三大区域农业特色优势产业,积极促进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企业为主导的现代农业建设新模式,大力推广示范农业先进适用技术和科技成果,建成1-3个省级农业科技园区,示范带动全市现代农业加快发展。通过园区的引导示范,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5.平凉半导体碳纤维复合材料产业园建设:推动新材料与传统应用产业的技术改造,发展市场需求量大的先进复合材料、纳米材料。积极探索纳米技术的研发利用,推进纳米新材料在催化剂、涂料、填料、封装材料等领域的延伸应用。在现有年产160吨高温碳纤维隔热材料生产线的基础上、重点研发实施10万立方米海洋浮力补偿系统材料项目,建成平凉半导体碳纤维复合材料产业园。

6.静电放大器系列产品研发:通过对静电放大器均匀磁系统的研究,解决低噪声电子枪阴极组件制造问题和电子光学系统研究,并解决低二次发射系数收集极仿真技术研究及应用,研制出替代俄制系列产品并达到整机使用要求的国产化系列样管,使军用装备国产化、系列化。

7.文丘里喷咀式蒸汽疏水阀产业化:通过对核心零件(文丘里喷咀)工业原理与结构尺寸研究设计,微/深孔加工技术研究,产品数字模型的创建,文丘里喷咀式蒸汽疏水阀产品系列化设计研究,完成年产10000台文丘里喷咀式蒸汽疏水阀,打破国外企业对该型产品的垄断。

8.油用牡丹引种繁育示范推广及产业化:通过引种试验,筛选出适合我市栽植生长的优良品种,划分出我市油用牡丹适生区,总结出一整套适宜我市油用牡丹栽植栽培的育苗技术、丰产栽培技术、修剪技术、配方施肥技术和地方技术标准;培训一批当地技术骨干和农民技术员,掌握关键技术,为油用牡丹产业化提供科技支撑,使全市推广油用牡丹达到100万亩。

五、优化创业创新环境

(一)大力推进科技体制改革一是改革科研项目的组织方式。参照中央科技计划项目分类管理方案,市场导向明确的科技项目由企业牵头、政府引导、联合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实施。积极运用财政后补助、间接投入等方式,支持企业自主决策、先行投入,开展重大产业关键共性技术、装备和标准的研发攻关。探索在战略性领域采取企业主导、院校协作、多元投资、军民融合、成果分享的新模式。二是改革创新评估评价机制。建立创新调查和创新报告制度,构建公开透明的科研资源管理和项目评估评价机制,实行以综合绩效和开放共享为重点的评价。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人才评价标准,建立分类评价制度。加快完善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推行项目储备和信用管理制度,利用技术路线图、知识产权预警、技术预见预测等手段,完善立项与监督制度。三是贯彻落实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和科技人员股权激励改革政策,引导社会资本支持科技成果转化。在财政资金设立的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中,将职务发明成果转让收益在重要贡献人员、所属单位之间合理分配,对用于奖励科研负责人、骨干技术人员等重要贡献人员和团队的比例不低于50%。结合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要求,尽快将财政资金支持形成的科技成果的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全部下放给符合条件的项目承担单位,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所得收入全部留归单位,纳入单位预算,实行统一管理,处置收入不上缴国库。完善职务发明、科技成果、知识产权归属和利益分享机制,提高骨干团队、主要发明人受益比例。强化科技成果以许可方式对外扩散,鼓励以转让、作价入股等方式加强技术转移。建立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年度统计和报告制度。

(二)构建多元化的科技投入机制一是优化财政科技投入方式,充分发挥政府直接财政投入的导向作用,重点引导区域产业方向,集中财力重点资助主要产业链上的科技成果研发和转化,同时要引导社会资本和创新资源的聚集。作为杠杆资金的财政科技投入主要用以吸引社会资本,通过政府的有限资金吸引其它非政府资金,与市内外投资机构合作组建科技基金管理公司,按市场机制进行运营和管理,重点投资科研院所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和关键领域的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二是鼓励社会资本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引导民间资本参股、投资金融机构及融资中介服务机构。增加和完善科技创新投资管理机构,开展新型融资业务,扩大科技创新投入总量。三是发展科技金融服务业,探索新型科技金融服务模式。开展股权众筹融资试点,规范发展服务创新的互联网金融,建立适应创新链需求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四是以“大众创新创业引导资金”为源头,吸引市内外投资机构共同发起成立天使投资、风险投资、投资基金等,鼓励建立各种社会组织与个人的商业融资渠道。

(三)健全人才聚集和发展机制以人才结构优化助推产业结构优化,培养壮大符合平凉产业发展需求、自主创新能力强、具有竞争力的多层次人才队伍。一是优化整合各类人才资源。根据人才类型和人才成长链,优化人才计划布局,建立科技人才库,加强各类人才有机衔接,实现各级人才之间的信息资源共享。二是加大人才培养引进力度。围绕重要学科领域和创新方向,重点培养领军人才、青年骨干和优秀科研团队。加强技能型人才培养,加大对青年人才和企业一线人才的倾斜支持。实施更加积极的人才引进政策,吸引集聚一批高水平人才来平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三是加快人才聚集。充分利用创客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各类创业创新平台,建立柔性引才长效机制,积极与省内外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人才共建、院地院企合作,借用外智、外脑加快人才资源聚集,实现人才的“不为我有,但为我用”。四是建立完善人才评价激励制度。扩大科研事业单位用人自主权和评价激励自主权,建立适应不同科研活动特点和人才成长规律的分类评价机制。改革人才奖励制度,鼓励和规范社会力量奖励科技人才。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优化科技人才薪酬结构,加快实施绩效工资制度。五是促进人才有序流动。支持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和企业人才双向流动,消除身份、职称、福利方面的人才流动障碍,推进人才市场体系建设,畅通人才流动渠道。六是充分激发和调动科技人才积极性。下放科研院所科技成果处置权,鼓励科技人员创业创新、领办创办科技型企业,落实科技成果进入市场的各项政策措施,探索建立事业导向与利益驱动并重的人才激励新机制。

(四)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广泛开展知识产权宣传和培训,加大对知识产权的引导管理力度,持续加强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单位的培育和专利人才培养,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努力提升知识产权工作水平,挖掘专利申请潜力,提高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充分激发企业创新活力。进一步提升知识产权保护能力,持续强化知识产权行政执法机构建设,加大专利行政执法力度,从严查处假冒专利行为,规范市场秩序,有效维护专利权人的合法权利,并积极引导市场主体加强知识产权自我保护,使企业增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主动应对侵权事件,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五)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全面贯彻落实《平凉市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实施意见》,以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为目标,以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为主线,以提高区域创新能力为核心,围绕重点产业领域,通过龙头企业、科技中小微企业、群团组织、科研院所、高校、创客等多方协同,打造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众创空间。加快平凉青年创业大厦、中小企业创业园等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加快发展一批市场化、专业化、集成化、网络化的众创空间,为创业者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综合服务平台和发展空间。利用“互联网+”积极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四众”新模式,加大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力度,到2020年,全市力争建成10个省级创业示范基地,3个省级工业园区建立综合性创业孵化基地。支持返乡人员、农村青年、乡土能人、农村妇女因地制宜开展创业,加快发展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乡村旅游等为主的新型小微企业。培育完善中小企业创新服务体系,推进创业孵化、知识产权服务、第三方检验检测认证等机构的专业化、市场化改革,壮大技术交易市场。研究扩大促进创业投资企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适当放宽创业投资企业投资高新技术企业的条件限制,健全优先使用创新产品的政府采购政策。

(六)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夯实有利于科技创新的社会基础,充分利用新闻出版、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等公共媒体,创建一个以大众传媒为主体的网络化、立体化的科普宣传体系,利用科技活动周、科技三下乡等各类活动,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技知识,推广科学技术,兴办与科普有关的公益性事业,力争建设dafa888官网馆。有重点地扶植一批非营利性的社会科普组织,基本形成一个层次化、多元化和专业化的科普组织体系。稳定一批由科普专家、dafa888体育者、技术能手和科普志愿者组成的专群结合、专兼结合的科普人才队伍。着力抓好国家、省级科普示范县(区)创建工作,为助推我市争创文明城市,打造具有本地域特色的科普示范名片。通过创建活动,推动《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在全市的实施,在提高重点人群科学素质、增强基层科普服务能力、优化科普工作社会环境等方面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不断提升公民科学素质,到2020年,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民力争达到 4.5%。

六、保障措施

为有力推进规划实施,确保各项目标任务落实到位,要切实强化组织领导,周密安排部署,狠抓责任落实,强化监督检查,形成规划实施的强大合力与制度机制保障。

(一)加强党的领导

各县(区)、各部门要依据本规划,结合自身实际,突出各自特色,加强对本地、本部门科技发展的安排部署,做好与本规划提出的发展思路和主要目标的衔接,加强重大事项的会商和协调,做好重大任务的分解和落实。县(区)科技管理部门要加强对科技规划的贯彻宣传,做好协调服务和实施指导,调动和增强社会各方面参与的主动性、积极性。

(二)强化组织实施

做好组织协调服务,把落实各项任务、增强持续创新能力、促进产业提质增效水平真正摆到突出位置,形成系统、全面、可持续的工作格局。建立健全保障机制,协调决策机构,从组织领导、监督检查、配套衔接等方面,形成规划实施的有力保障。各县(区)、各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明确具体工作任务,将规划确定的相关任务纳入年度计划,将规划提出的发展指标、重大任务和重点工程项目进行细化分解,明确责任和进度要求,定期检查并督促落实。

(三)加强衔接协调

规划实施中,要注重加强与省“十三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的衔接,注重加强与省中长期人才、教育规划纲要的统筹落实,注重加强与贯彻实施《平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衔接部署,强化规划对年度计划执行和重大科技项目安排的统筹指导,确保规划提出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四)加强动态评估

建立健全科技规划监测评估制度和动态调整机制。要通过监测评估,分析本规划的实施进展情况。特别是对本规划提出的重大任务的执行情况要进行制度化、规范化的检查评估,为科技规划的动态调整提供依据。

(五)强化法治保障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贯彻落实相关政策法规,明确规划实施主体和各职能部门法定职责,优化区域间协调联动和资源配置机制,规范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科技金融结合、人才激励、开放合作等法律行为,推动相关政策和改革举措形成合力、落到实处。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行动计划,培育知识产权运维和管理体系,健全激励知识产权创造应用和惩治侵权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立高效的法治监督与保障体系,确保规划在法制化轨道实施。

上一篇 我市2项农业科技计划项目顺利通过验收

下一篇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甘肃省“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的通知

 
收藏网页  |  网站地图
dafa888体育,dafa888官网:平凉市科学技术局 备案号:陇ICP备15001910号-2 网站标识码:6208000004
地址:平凉市崆峒区西门坡91号 邮编:744000 电话:0933-5969282 甘公安备62080202000119号